集大家書法 , 書法家學(xué)習(xí)創(chuàng)作站
公眾號:集字書法
微信小程序:集字書法
【釋文】天瓦庵 天瓦禪居舊所登,今來新長幾條藤。長髯已赴聽經(jīng)會,高岫誰懸施佛燈。 問詢幾多倍宿眾,差毗一個坐關(guān)僧。無端欲步留題韻,似上一層高一層。 坐底剎那三兩日,小桃開盡蕊頭花。深山落日聽玄虎,風(fēng)急寒泉走白蛇。 懶性年來頻忤俗,此身那得不離家 閱讀全文>>
?黃庭堅草書《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并跋》,書于紹圣三年(1096年),刻入《海山仙館藏真續(xù)刻》、《宋四大家墨寶》等叢帖。 觀此書作,確深得懷素狂草衣缽。用筆擺宕起伏,章法欹側(cè)錯落,運用連筆、連字,大幅度施展書法的線條、節(jié)奏,使墨韻生動活潑,墨法潤燥互 閱讀全文>>
書法藝術(shù)原本是古代文人寫文章記錄思想,文人之間進行書信交流,詩文唱和的一種形式。隨著時代的進步,書法逐漸走進殿堂、展廳和百姓家,成為大眾欣賞的藝術(shù)品。不斷有朋友提出:有些書法作品我們看不懂、欣賞不了。的確,書法作品有上、下之別,優(yōu)、劣之分。 閱讀全文>>
李斯《嶧山刻石》又稱《元摹嶧山秦篆碑》、《嶧山碑》,秦始皇28年(公元前219年)李斯書,高218厘米,寬84厘米,是小篆的代表作。原立于鄒縣城縣衙大堂,民國初年移入孟廟致敬門內(nèi),1973年移入啟圣殿內(nèi)保存,現(xiàn)存于鄒城市博物館。 【1】皇帝立國,維初 【2】 閱讀全文>>
所謂“簡牘”,是“簡”和“牘”二者的合稱,“簡”是竹質(zhì)的書寫材料,用竹子截筒,剖成片製成的。而“牘”,則是指木質(zhì)的書寫材料而言,是把木料鋸斷削成片而成。 簽牌,正式的名稱是“楬”,起指示作用。楬從形制上分為兩大類:一是楬上部為半圓形或圭形, 閱讀全文>>
良寬(日本江戶時代后期的詩歌人、漢詩人、書法家)。良寬有個最著名的觀點:平生最不喜歡書家的字、廚師的菜與詩人的詩。 這三種人的“活兒”大概都太局限在本身的技法層面上,在這個層面上盡無懈可擊之能事,總是不免讓人有炫技法之嫌!談不上大境界。良寬 閱讀全文>>
王羲之《增慨帖》, 4行36字,草書,入刻《淳化閣帖》等。 在《淳化閣帖》卷八中,《采菊帖》(五行)之后為《增慨帖》(四行),其后為《由為帖》(一行)。明顧從義《法帖釋文考異》將此帖與《由為帖》合為一帖。 【一版】增慨,知足下疾患,小佳。當惠像想,示能 閱讀全文>>
趙孟頫《昔尋李愿詩卷》,紙本,行書,縱30cm,橫99.5cm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。末款屬“子昂”。鈐“趙子昂氏”、“松雪齋”印二方。有清乾隆、嘉慶諸璽,又孫煜峰藏印。清安岐《墨緣匯觀》、《石渠寶笈續(xù)編》著錄。 此作是趙孟頫書寫的唐韓愈《盧郎中云夫寄示 閱讀全文>>
王羲之《由為帖》榻本,1行6字,草書,是王羲之字數(shù)最少的字帖。入刻《淳化閣帖》、《大觀帖》、《澄清堂帖》、《絳帖》、《玉煙堂帖》、《寶賢堂》。 【一版】由為諸力不具。 【二版】由為諸力不具。 【三版】由為諸力不具。 閱讀全文>>
王羲之《東旋帖》,與《不審帖》合為一帖,3行20字,草書,入刻《淳化閣帖》等。 【一版】不審比出,日集聚不?一爾緬然??謻|旋未期,諸情罔。 【二版】不審比出,日集聚不?一爾緬然??謻|旋未期,諸情罔。 【三版】不審比出,日集聚不?一爾緬然。恐東旋未 閱讀全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