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七十七
原文:
○刀下
陶弘景《刀劍錄》曰:董卓少時,耕野得一刀,無文字,四面隱起作山云文,斫玉如木。及貴,示五官郎蔡邕,邕曰:"此項羽刀也。"
又曰:袁紹在黎陽,夢有人授一寶刀。及覺,果在床前。銘曰:"思紹。"思紹,字也。
又曰:郭璞于太原得一刀,文曰:"宜為將。"后遂為將軍。及與蜀戰(zhàn),敗走,遂失此刀。
又曰:王雙曾于市中買得一刀。賣人曰:"得之者貴。"因之不見。雙后佩之,果為將。將此刀與曹真,真以一刀換之。
又曰:鍾會克蜀,於成都土中得一刀。文曰:"太乙刀。"會死,入帳下王伯升。后渡浮江,刀遂飛入水。
又曰:鄧艾年十二,曾讀太山碑。碑下掘得一刀,黑如漆色,長三尺馀。上常有風氣冷凄凄然。時人以為神賜。
又曰:孫權遣張昭代周瑜為南郡太守。曾作一刀,背上有"蕩寇將軍"四字,八分書。
又曰:蔣欽拜別部司馬,造一刀。文曰:"司馬",古隸書。
又曰:周幼平擊曹公勝,拜平虜將軍。因造一刀,遂銘曰:"幼平"。
又曰:董元代少果勇,自打鐵作刀。后討黃祖,蒙沖狹河,元代引刀斷蒙沖纜,分為二流。大司馬號刀曰"斷蒙刀"。
又曰:潘文珪偏將軍,為擒關羽,拜固陵太守。因刻刀曰"固陵"。
又曰:朱理君少愛征討,黃武中,累功拜安國將軍。作佩刀,文曰"安國"。
又曰:關羽為先主所重,不惜身命,自采武都山鐵為二刀,銘曰"萬人"。及羽敗,惜刀投於水。
又曰:張翼德初受新亭侯,自命匠煉赤珠山鐵為一刀。銘刃曰"新亭侯,蜀帝大將也。"后被范強將此刀入?yún)恰?/p>
又曰:黃中從先主定南郡,得一刀,赤如血。於漢中擊夏侯軍,一日之中,手刃數(shù)百。
又曰:諸葛亮定黔中,從青石祠過,拔刀刺山?jīng)]刃,不拔而去。行者莫測。
又曰:蜀主劉備令蒲元造刀五千口,皆連環(huán)及刃口,刻七十二煉,柄中通之,兼有二字。
又曰:西晉司馬炎咸寧元年造刀八千口,銘曰"司馬"。
又曰:東晉司馬聃永和五年於房山造五口刀,銘曰"五方"。單符隸書。
又曰:前趙劉元海元熙二年造滅賊刀,長三尺九寸,隸字。
又曰:后蜀主李雄晏平元年造騰馬刀五百口,隸字。
又曰:前涼張寔造刀一百口,無故盡生,文曰"霸"。
又曰:后趙石勒建平元年造一刀,用五金,工用萬人,尖頭,長三尺六寸,銘曰"建平",隸書。
又曰:石勒未貴時,耕得一刀。銘曰"石氏昌",篆書。
又曰:石季龍建武十四年造一刀,長五尺,銘曰"皇帝石勒氏",隸書。
又曰:西涼李暠玄威元年造珠碧刀,銘曰"百勝",隸書。
又曰:前秦符堅甘露四年造一刀,用五千功,銘曰"神術",隸書。
又曰:前燕慕容俊元年造二十八口刀,銘曰"二十八將"。
又曰:后燕慕容垂興元元年於中山造刀一口,長三尺六寸,隸書。
又曰:后秦姚萇建初元年造二刀,長七尺,一銘曰"雄",一曰"雌",隸字。若叩即鳴。
又曰:西秦乞伏國仁建義三年造刀一口,銘曰"建義",隸字。
又曰:后涼呂光麟嘉元年造一刀,銘曰"背麟",長三尺六寸。
又曰:南涼禿發(fā)烏孤大初三年造一刀,狹小,長三尺五寸,青色。匠云"當作之時,夢見一人,披朱衣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