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大家書法 , 書法家學習創(chuàng)作站
公眾號:集字書法
微信小程序:集字書法
傳統(tǒng)書法有兩大流派,一派是以王羲之、王獻之,也就是二王為代表的帖派,整個書法史,帖派長期占據(jù)主流。不過在流傳過程中,逐漸脫離了原始立意,出現(xiàn)了點劃輕浮、氣質俗化的傾向。為了矯正這個弊端,從清朝中后期開始,碑派書法逐漸興起,帖派陷入衰落直到現(xiàn)在。 閱讀全文>>
當今,我們國人凡提起書法,“二王”是繞不開的話題,那么“二王”是誰,他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響力,我們不妨先回答這個基本的感念?!岸酢保侵笘|晉的兩個大書法家,父親王羲之,兒子王獻之,因書法出眾,影響巨大,所以后之學書者將其并稱為“二王”。 閱讀全文>>
自佛教傳入中國后,大規(guī)模的佛經抄寫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書法藝術的發(fā)展。書法作為經文的重要載體,在發(fā)展過程中因受到佛教思想的浸染,而極大地豐富了自身的內涵。本文擬從“妙悟”“空靜”及禪境等方面,談談佛教禪宗思想對書法藝術產生的重要影響。
閱讀全文>>
看了山西書法家協(xié)會石躍峰的字,多數(shù)人都認為他的字的確俗。也有一些人不以為然,不僅否認他的字是“老干部體”,還宣稱他的字遍臨古帖、瀟灑大氣。這就有點兒搞笑了,既然學遍了古人,怎么也應該有點兒古人的影子吧。實際上,之所以稱他的字為俗書、“老干部”體,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臨帖少、沒有出處。
閱讀全文>>
田英章老師的楷書好不好?這個問題,你別問我,我不知道。我只知道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都是從田英章老師這里起步的。跟著田老師學楷書,好不好?客觀地說,如果當作入門練習,還是比較合適的。特別是那些沒有任何基礎的朋友,跟著田老師按部就班的學一陣子,就能看出明顯的進步。只不過,如果學的時間長了,也就只能寫成那樣了,想走出來很難。
閱讀全文>>
“戊戌變法”的康有為,不光在維新變法方面有一套,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也是很大的。在清代書壇的舞臺上,他是繼包世臣等人之后的又一書論名家,特別是他寫的《廣藝舟雙楫》更是系統(tǒng)地總結了碑學的妙處,對碑學書法的繁榮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。
閱讀全文>>
人們不論是學習書法,還是欣賞書法作品,都是把最后的眼光放在了作品精神內涵上,希望通過作品的表象,來感受它背后所帶來的精神氣象。歷史上,小楷書法被更多的人所能接受,因為它的字形端莊,點畫細膩,筆法精致,氣息也很符合人們對書法的認知。 閱讀全文>>
如果把書法和中國文化相比較的話,從廣義上來說,它們是沒法比較的,因為書法承載著中國文化,同屬于同一個“級別”的,書法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核心和精髓,同一類事物不能用一把尺子來衡量。但從狹義上來說,書法又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類別,而書法又可以去度量文化、反映文化,因此來說,書法又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集中反映。比如,中國文化最有深度的就是要含蓄、但又不能失去“溫度”。
閱讀全文>>
不論是學習書法,還是搞書法藝術創(chuàng)作,很多人煞費苦心,練了很長一段時間,進步并不大,自己寫出來的字體,總感覺缺少一些什么,具體原因又不知道在哪里。有些書法大師,看起來寫字成熟在胸,可是最后寫出來的字,總體看還行,如果單個字體看,有些字就寫不好,這是為什么?今天,我們就來聊一聊書法寫字的10大忌諱。
閱讀全文>>
追求個性和創(chuàng)新已經成為當代書壇的主流,一些所謂的書法名家肆無忌憚的創(chuàng)新,比如王冬齡的創(chuàng)新就脫離了漢字,直接以一堆亂草示人。盡管他認為這是更高明的書法,但是民眾卻不買賬,紛紛批評他的“胡作非為”。他倒挺有自知之明,這次建黨一百周年書展,沒有以亂書示人,而是以傳統(tǒng)的面貌出現(xiàn)。
閱讀全文>>